在涉及故意杀人案件中,判刑只是对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而受害人还涉及到民事赔偿问题。很多人会疑惑判刑后到底由谁来给受害人进行赔偿,下面法临小编将详细为大家解答。
一、故意杀人判刑后由谁给受害人赔偿
一般情况下,故意杀人判刑后由犯罪行为人本人承担对受害人的赔偿责任。犯罪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这一严重侵害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其应当为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赔偿后果。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如果受害人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
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可能存在其他主体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比如,犯罪行为人是未成年人,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所以,若故意杀人的是未成年人,其监护人要承担赔偿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如果犯罪行为人是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用人单位有过错的,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例如,单位明知员工有暴力倾向且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仍安排其从事可能接触到他人生命安全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补充赔偿责任。
如果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后有遗产,其继承人继承遗产的,继承人要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若继承人放弃继承,则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二、故意杀人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故意杀人赔偿金额的确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对于直接的物质损失,如医疗费,要以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确定没有明确的标准,法院会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三、受害人如何申请故意杀人赔偿
受害人或其家属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申请故意杀人赔偿。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起诉状,写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等。
如果在刑事诉讼中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时,程序和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相同,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
在申请赔偿过程中,受害人或其家属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医疗费用票据、诊断证明、误工证明、护理证明等,以支持自己的赔偿请求。同时,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按时参加庭审等诉讼活动。如果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故意杀人判刑后一般由犯罪行为人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在特殊情况下其他主体也可能承担。赔偿金额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受害人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申请赔偿。相关问题如赔偿的执行程序是怎样的、赔偿是否可以分期支付等可能会困扰大家。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