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可撤销问题在法律领域备受关注,不同情况下婚姻可由特定主体来申请撤销,了解这些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接下来法临就详细探讨可撤销婚姻由谁撤销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婚姻可撤销由谁撤销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婚姻可撤销主要涉及两种情形,不同情形下撤销主体有所不同。第一种情形是因胁迫结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比如,甲以伤害乙的父母为要挟,迫使乙与其结婚,这种情况下乙作为受胁迫方,有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因为受胁迫方在结婚时并非出于真实意愿,法律赋予其撤销婚姻的权利,是为了保护其婚姻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第二种情形是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在结婚登记前未如实告知另一方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三条规定,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例如,丙患有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在与丁结婚登记前未如实告知丁这一情况,丁在知晓后,有权向法院请求撤销他们的婚姻。这里赋予另一方撤销权,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在婚姻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当事人能够基于真实的信息来决定是否缔结婚姻。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形,撤销婚姻都必须通过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而不能自行解除婚姻关系。并且,请求撤销婚姻是有时间限制的。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一方隐瞒重大疾病的,另一方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可撤销婚姻与无效婚姻的区别
可撤销婚姻和无效婚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条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
二者的形成原因不同。可撤销婚姻主要是基于受胁迫或一方隐瞒重大疾病这两种特定原因,而无效婚姻是因为违反了婚姻成立的基本条件,如重婚违反了一夫一妻制原则,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违反了优生优育的要求,未到法定婚龄则不具备结婚的年龄条件。
申请主体不同。可撤销婚姻的申请主体是受胁迫方或因对方隐瞒重大疾病而受损害的一方。而无效婚姻,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根据不同的无效情形有所不同,比如以重婚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效力不同。可撤销婚姻在被撤销前,婚姻是有效的,一旦被撤销,则自始无效。而无效婚姻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在财产分割方面,可撤销婚姻被撤销后,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而无效婚姻,双方同居期间所得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三、申请撤销婚姻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当当事人决定申请撤销婚姻时,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如果是因胁迫结婚而申请撤销婚姻,首先需要准备本人的身份证和结婚证。身份证是证明当事人身份的重要文件,结婚证则是证明婚姻关系存在的凭证。
要提供能够证明受胁迫结婚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书面证据,如胁迫方威胁受胁迫方的信件、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其中明确表达了胁迫的内容和意图。也可以是证人证言,比如在场见证胁迫行为的人的证言。还可以是相关的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等,能够直观地反映胁迫行为的发生过程。例如,甲受乙胁迫结婚,甲在被胁迫过程中偷偷录制了乙威胁自己的视频,这个视频就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
如果是因为一方隐瞒重大疾病而申请撤销婚姻,同样需要本人身份证和结婚证。要准备证明对方患有重大疾病以及在结婚登记前未如实告知的证据。这可能包括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等医疗文件,这些文件能够证明对方所患疾病的情况。如果有与对方的沟通记录,比如聊天记录中显示对方知晓自己的病情但故意隐瞒,也可以作为证据。例如,戊发现己在结婚前隐瞒了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事实,戊可以收集己的医院诊断报告以及他们之间关于病情交流的聊天记录等作为申请撤销婚姻的证据。
当事人准备好这些材料后,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婚姻的申请,法院会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婚姻可撤销的主体、可撤销婚姻与无效婚姻的区别以及申请撤销婚姻所需的材料等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婚姻可撤销的情况,当事人要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并按照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相关问题如申请撤销婚姻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撤销婚姻后财产分割还有哪些特殊规定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