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订立、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辞退、离职等事由引发的争议。用人单位和员工任何一方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案件具有广泛性和专业性,涵盖的案由包括劳动合同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竞业限制纠纷等,诉讼请求通常以要求支付工资差额、支付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复合形式出现,对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而言,提起诉讼存在较大的专业知识障碍。
发生劳动纠纷怎么起诉?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订立、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辞退、离职等事由引发的争议。用人单位和员工任何一方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案件具有广泛性和专业性,涵盖的案由包括劳动合同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竞业限制纠纷等,诉讼请求通常以要求支付工资差额、支付加班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复合形式出现,对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而言,提起诉讼存在较大的专业知识障碍。
1、“当事人信息”一栏:应填写原告、被告的相关主体身份信息。原告可委托1至2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并将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身份信息填写在相对应的一栏。如一方主体为法人的,应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调取工商登记信息。
2、“诉讼请求和依据”一栏:要素式诉状已经罗列劳动争议案件中通常会涉及的诉讼请求,如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加班费、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等,原告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勾选。
3、“事实和理由”一栏:应结合之前填写的诉讼请求,按照劳动关系建立、解除、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事实如实填写包括入职时间、工作岗位、工资构成、加班时间、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原因等内容。
最后,由原告本人亲笔签名或盖章。
注意事项:1、不同于其他民事诉讼,劳动争议案件在程序上具有特殊性。原则上,劳动争议纠纷应当仲裁前置,即先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后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也有例外情形,如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出具的工资欠条为证据,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认定其他争议的,可直接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3、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应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为终局裁决,劳动者应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应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