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法院判决赡养费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综合咨询

838浏览

2025-04-28 15:30:10

刘达

刘达 律师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

  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网友咨询:

  如果父母自己有存款,子女还需要给赡养费吗?赡养费的给付标准是什么?

  律师解答: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赡养父母的规定是一种强制性的效力性规定,子女既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该项效力性规定,也不能在这项强制性规定上添加任何条件。在老人已经退休并能够按月领取退休金的情况下,子女也需要付赡养费。

  ‌法院判决赡养费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如食品、衣物、住房等)、医疗费用(特别是长期治疗或护理费用)、精神文化需求(如娱乐、社交费用)等‌;

  2、赡养人的经济能力‌:赡养人的收入情况(如工资、经营所得等)、财产状况(如房产、车辆、存款等);

  3、参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

  4、如果老年人有退休金、养老金等收入来源,法院在计算赡养费时会考虑这些收入,并适当扣除,以确定子女应承担的数额‌。

  律师补充:

  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不适用诉讼时效,而该请求权被生效法律文书确认后,在执行阶段亦不适用执行时效。

  从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利益角度而言,受赡养者一般都是年老或者缺乏劳动能力的人,赡养费是该类人群的生活来源,若无此等费用,将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民法典规定请求支付赡养费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从这一立法本意出发,虽然执行时效与诉讼时效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对于弱势群体生存利益的保障意旨应是一以贯之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第一千零六十九条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