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到法院起诉需要什么材料

#综合咨询

918浏览

2025-04-02 10:21:00

许议文

许议文 律师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去法院起诉的流程怎么走(民事诉讼)

  老百姓日常聊天说的“打官司”,一般就是指民事诉讼。民间事务,当事人之间意见不和、利益不均,产生争议,首选协商解决。或直接交流,讨价还价,或通过中间人(比如共同的亲朋好友、第三方机构)从中协调,多数情况下,各让一步,圆满解决。如果诉求差距较大、不好调和,各方争得面红耳赤,下不来台,那就只好打官司了。本文讲讲民事诉讼的主要流程,供读者参考。

  一、立案起诉去法院立案起诉,首先要准备诉讼材料,准备工作是整个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1.起诉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原、被告的主体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复印件(自然人)、营业执照(法人);委托代理手续:起诉状(份数:一般按被告人数再加两份);证据材料:复印件(份数与起诉状一致),开庭时一定带上原件,质证要使用,没有原件的证据,很有可能被确认为无效;详情可参考2024年9月13日文章“去法院“打官司”要准备什么材料”。2.管辖:去哪个法院起诉,也就是你的案子归哪个法院管,法律上叫管辖权,民事诉讼法有专门的规定,一般的案子都是原告就被告,在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特殊类型案子要按规定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事先要查清楚。3.立案的方式:最常见的方式是本人或委托代理人到法院立案庭窗口提交材料,现场办理,当面沟通,有问题可以及时、直观的解决。其他也有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等,一般异地法院的会选这些方式。

  二、诉前调解、审查立案原告把立案材料提交法院后,法院先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逾期不缴费,按撤诉处理;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时,原告可以选择是否同意诉前调解,调解是自愿的,如果有协商调解的可能,建议选择同意。调解期限一个月,如果成功化解纠纷,比起进入诉讼程序,效率要高得多。法院出具调解书,到期不履行也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调解不成功,案件还是进入诉讼流程。立案成功后,法院会把立案材料送达对方当事人,给对方答辩的时间,对方当事人可以提交答辩状,或等开庭时当庭答辩。

  三、开庭正式立案后,立案庭把案子分配到业务审判庭,最后再分配到具体的承办法官。法官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确定开庭时间,通知当事人。这个过程中,原告就是等待开庭通知,时间会比较长,一般都超出当事人的想象。主要是因为没打过官司的人对审理程序有些误解,不明白案子进入法院后的流程。另外有的法官案子较多,存在排队的情况。庭审程序:在这个阶段,案件各方参与人要面对面交锋了,包括法官、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等等,按规定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对案件的态度。

  在法庭上,诉讼流程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庭前准备: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核对当事人以及诉讼代理人身份,告知法庭的组成人员,询问当事人对出庭人员的身份有无异议,是否申请回避。

  2.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原告陈述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被告答辩。如果内容和庭前提交的书面材料一致,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说以书面起诉状、答辩状为准,不必再重复宣读。举证质证:先由原告向法庭提交证据目录,证据材料原件、复印件,说明每份证据的证明目的,由被告进行质证。质证完毕后,被告举证,由原告进行质证。质证是就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目的提出意见。询问:法官根据事实调查情况,向当事人发问,以查明案情。根据法庭调查情况,法官归纳争议焦点。法庭调查过程中,应当对一些关键问题做好记录,为法庭辩论做准备。

  3.法庭辩论:围绕争议焦点,原、被告相互展开辩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论证、反驳。辩论顺序: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辩论意见、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4.最后陈述:由法官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询各方陈述最后意见。各方当事人做总结性发言,强调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5.法庭调解:法官询问原被告是否同意调解,如果都同意,法官会询问各方的调解方案,若达成调解协议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法院制作调解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需按调解书内容履行,如拒绝履行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有一方不同意调解,或经法庭调解未达成一致,法庭作出裁决。

  6.宣判:宣判分为当庭宣判、择期宣判。诉讼实务中,大多数案件都不会当庭宣判。

  7.核对笔录、签名:庭审结束后,书记员将庭审笔录打印出来,各方核对无误后需在每页上进行签名。至此,庭审程序结束。实际的诉讼过程中,以上庭审程序,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经常分成几次进行,每次开庭解决其中的一部分,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庭审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分为简易程序、普通程序,审理期限对应的分为3个月、6个月,有时根据案件需要,简易程序会变更为普通程序。

  四、判决、裁定庭审结束后,法院会作出裁定、判决,当庭或择期宣判,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当事人收到判决或裁定,如对结果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上诉期内提起上诉。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如果各方都不上诉,一审判决、裁定即告生效。

  五、执行判决、裁定生效后,当事人必须履行。如当事人未按生效裁判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以上就是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诉讼实务中的案件都有其特殊性,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诉讼经验,建议起诉前先咨询专业人士。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