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继承人指依法或遗嘱继承遗产的人,而被继承人则是去世并留下遗产的人。明确二者身份,是确定遗产归属的关键。法定第一继承人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等。
一、继承人与被继承人是谁
1.继承人是指在被继承人去世后,依法或依遗嘱继承其遗产的人。
2.被继承人,则是去世并留下遗产需要被继承的人。
在法定继承的语境下,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身份是确定遗产归属的关键。
二、法定第一继承人有哪些
法律快车提醒您,法定第一继承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
1.配偶:在合法婚姻关系中,配偶双方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需要注意的是,同居关系的双方、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双方互不享有继承权。
2.父母:包括被继承人的生父母、养父母和形成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但生父母对被他人收养的亲生子女不享有继承权。
3.子女:包括被继承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1)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2)养子女不能继承生父母的遗产,但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可以作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适当分得生父母的遗产。
4.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无论其是否再婚,均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5.名为养孙子女的养子女:实际上属于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的,也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6.代位继承人:代自己的父母参与继承,同样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7.胎儿:在为其保留应继份额时,也相当于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但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其应继份由其父亲的继承人继承。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