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不良评价,可以申请仲裁吗?如何维权?

#劳资纠纷

1010浏览

2024-03-07 14:36:07

王兴

王兴 律师

浙江泽鉴律师(杭州)事务所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不良评价,可以申请仲裁吗?如何维权?

  不少裁判观点认为此不属于仲裁受理范围,可以直接起诉。

  因为劳动仲裁受案范围属于法定事项,而不良评价,不属于法定情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可知,法律规定未明确将撤销单位记大过处分列入劳动争议受案范围。

  最高院案例库中的参考案例:张某诉德城区某幼儿园、德州某幼儿教育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22.05.31 / (2022)鲁14民终1126号 / 二审)中就持该观点。

  裁判要旨:

  1.劳动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的理由系基于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中陈述的理由对其名誉权造成损害,而非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存在异议,不涉及劳动争议的范畴,故案件符合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因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产生的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

  2.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中陈述的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理由是否构成对劳动者名誉权的侵害,应当审查用人单位是否确有名誉侵权行为、劳动者是否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用人单位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用人单位在向劳动者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中陈述的事实涉及对劳动者存在严重不良职业行为的评价,造成劳动者社会信用受损,信誉度降低,可能妨碍劳动者再就业顺利进行的,应当认定用人单位的行为造成劳动者的名誉被损害,构成对劳动者的名誉侵权。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