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借款时间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一旦丧失了胜诉权,对方有权提出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此时法院可能不会支持债权人的请求。诉讼时效制度也被称为"消灭时效",其核心是,当公民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如果在法定期间内未采取适当的救济措施,那么一旦超过这一法定期限,他们就失去了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
但这并不意味着债权就此消失。即使超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策略:
检查是否存在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法定事由。若存在,诉讼时效可以继续计算或重新计算,从而达到诉讼时效顺延的效果。
如果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法定事由,可以尝试与债务人重新签订协议,从而确立新的诉讼时效。
及时催收债务并保留相关证据,如短信、电话记录等,这有助于证明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进行了催收,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
总之,虽然超过诉讼时效可能会增加债权人的法律风险,但仍然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尝试维护自己的权益。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