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夫妻一方因病致残能否离婚

#婚姻家事

46 人看过

2025-09-22 09:29:55

法律解析

夫妻一方因病致残,另一方是否能离婚,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以下是法律分析和实际案例说明:

一、法律依据


离婚自由原则我国法律保障离婚自由,夫妻双方均有提出离婚的权利。即使一方因病致残,另一方仍可依法提出离婚诉求,但需通过合法程序进行。


夫妻扶养义务《民法典》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若一方因病致残,另一方有责任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若未履行扶养义务,可能影响离婚诉求的合理性。


离婚判决标准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为判决核心。若一方因病致残,但双方仍有感情基础,或致残方生活困难需照顾,法院可能判决不准离婚;若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且符合法定离婚情形(如重婚、家暴、分居满两年等),法院可能准予离婚。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江苏泰州赵先生与颜女士的离婚纠纷颜女士因精神分裂症致残,生活无法自理。赵先生多次起诉离婚,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婚姻基础深厚,颜女士需照顾,且赵先生未履行扶养义务,故判决不准离婚。法院强调,夫妻间扶养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因离婚逃避。


案例二:上海某法院判决丈夫在妻子癌症治疗期间提出离婚,法院判决暂不准予离婚,并要求丈夫先行支付医疗保证金,以保障患病方权益。


三、特殊情况处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若致残方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参与诉讼,法院会优先保障其权益。


财产分割与抚养权离婚时,法院会适当照顾致残方权益,如在财产分割上给予倾斜,或根据抚养能力判定子女抚养权归属。


总结夫妻一方因病致残,另一方可以提出离婚,但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感情状况、扶养义务履行情况、致残方生活需求等因素作出判决。若未履行扶养义务或存在恶意逃避责任的行为,离婚诉求可能不被支持。建议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