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赡养老人的协议书是否有法律效力

#婚姻家事

115 人看过

2025-04-01 17:44:54

法律解析

赡养老人的协议书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主体适格。协议的签订方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理智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自然人。

其次,内容合法。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不能约定免除法定的赡养义务,不能损害老人的合法权益。

再者,意思表示真实。各方在签订协议时应当是自愿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然后,形式合规。虽然法律对于赡养协议的形式没有严格的规定,但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最好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各方签字确认。

最后,协议的履行具有可行性。约定的赡养方式和费用等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实际履行。

如果赡养老人的协议书满足上述条件,那么它就是有效的,各方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条,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