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贷款以及不同的法律规定,在追诉时效上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普通的民事债务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这意味着从债务约定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内债权人应当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但是,如果在这三年期间,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比如发送催款函、进行电话催款等,那么诉讼时效会发生中断,重新计算三年。
对于涉及刑事犯罪的贷款行为,例如贷款诈骗等,追诉时效则要根据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
总之,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几年不还就无法立案。关键在于具体的情况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金融机构或债权人在面对贷款逾期未还的情况时,通常会积极采取措施追讨债务,不会轻易让追诉时效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