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司法领域,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但有时却出现刑事案不给取保的情况,这引起了许多人的疑惑和关注。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刑事案为什么不给取保
刑事案不给取保,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犯罪性质严重。如果犯罪涉及重罪,如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或者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等,通常不会给予取保候审。因为这些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犯罪嫌疑人一旦被取保,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2.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如果有证据表明犯罪嫌疑人存在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的可能性,为了保证案件的顺利侦查和审判,也不会准予取保。
3. 犯罪嫌疑人没有固定的住所或者无法提供保证人。取保候审需要有稳定的居住条件和可靠的保证人,以确保犯罪嫌疑人能够遵守相关规定。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取保申请也可能被拒绝。
4. 犯罪嫌疑人曾经故意犯罪。有过犯罪前科,尤其是故意犯罪的记录,会使得司法机关对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保持高度警惕,从而不予取保。
5. 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侦查或审判过程中有逃避的迹象或行为,司法机关会认为其不适合取保。
二、刑事案取保的条件有哪些
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这类刑罚相对较轻,犯罪嫌疑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有取保的可能性。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比如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偶犯,平时表现良好,犯罪情节较轻,或者有悔罪表现等。
3.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保障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
4.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为了避免超期羁押,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取保。
三、刑事案取保的程序是怎样的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申请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提出。
2. 司法机关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如果不同意取保候审,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3. 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4. 保证人应当履行监督被保证人遵守相关规定的义务,如果被保证人违反规定,保证人应当及时报告。
5.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
总之,刑事案不给取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取保候审制度的设立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