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如何取保候审

#刑事案件

1085浏览

2025-03-19 10:21:33

王泉

王泉 律师

湖北枫叶律师事务所

  当未成年人或任何人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若符合法定条件,仍可申请取保候审。以下是具体操作流程、法律依据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以下情形可申请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哺乳期妇女,取保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

  4.羁押期限届满未结案,需继续侦查/审理的。

  二、申请主体与时间节点

  1.申请主体:

  ·被告人本人;

  ·法定代理人(如未成年人的父母);

  ·近亲属(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辩护人(律师或法律援助人员)。

  2.申请阶段:

  ·批捕后审查起诉阶段: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

  ·审判阶段: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三、申请流程与材料

  步骤1:准备材料

  ·取保候审申请书:写明申请人信息、被羁押人信息、申请理由、保证方式(保证金或保证人)等。

  ·身份证明: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被羁押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

  ·案件相关材料:如医院诊断书(证明严重疾病)、在校证明(学生身份)、无犯罪记录证明等。

  ·保证人材料:若选择保证人,需提交保证人身份证、收入证明、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书面承诺。

  ·保证金缴纳凭证:若选择保证金,需明确金额(通常为1-5倍刑期)及存入指定账户的证明。

  步骤2:提交申请

  ·向检察院申请(审查起诉阶段):

  联系承办案件的检察官,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材料,或通过检察院的“律师阅卷窗口”递交。

  ·向法院申请(一审阶段):

  在法院立案后,向案件承办法官提交申请,通常需在开庭前10日内提出。

  步骤3:司法审查

  ·检察院或法院将审查是否符合取保条件,重点评估社会危险性(如是否可能逃跑、毁灭证据、再犯风险等)。

  ·若批准,出具《取保候审决定书》;若驳回,需书面说明理由,申请人可5日内向上一级机关复议。

  四、关键注意事项

  1.社会危险性的评估:

  ·曾故意犯罪、有逃跑记录、涉嫌多起犯罪或暴力犯罪的,获批难度较大。

  ·未成年人、初犯、认罪认罚且情节较轻者,更易获得批准。

  2.保证方式的选择:

  ·保证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固定住所和经济能力,且与本案无牵连。

  ·保证金:需全额存入指定账户,案件终结后退还(扣除罚金、赔偿款等)。

  3.取保期间的义务:

  ·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

  ·不得干扰证人作证;

  ·随时接受传讯;

  ·住址、工作单位变动需24小时内报备。

  4.律师的作用:

  ·律师可协助梳理案情,提交有利于取保的证据(如被害人谅解书、社区无犯罪记录证明)。

  ·通过沟通司法机关,争取更宽松的取保条件。

  五、典型案例参考

  ·案例1:某未成年人因校园欺凌致人轻伤被批捕,其律师提交心理评估报告及家庭监护承诺,检察院批准取保候审,最终被判缓刑。

  ·案例2:一名孕妇因交通肇事被捕,法院基于其怀孕事实及悔罪表现,准予取保候审,案件审理期间胎儿顺利出生。

  六、总结建议

  1.及时行动:逮捕后7日内是黄金申请期,越早提出越易获批。

  2.专业协助:建议委托律师介入,以提高成功率并维护合法权益。

  3.配合调查:取保期间严格遵守规定,避免因违规被重新羁押。

  若涉及未成年人,还需特别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五条,司法机关应优先考虑教育、感化与挽救,取保候审可作为非羁押性替代措施,帮助其回归正常生活。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获取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