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法律知识
    >
  • 法律文章
    >
  • 法律文章详情

每日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40—43条

#企业法务

1083浏览

2024-09-18 11:01:15

庞立伟

庞立伟 律师

山东名律(岚山)律师事务所

咨询

  第四十条公司应当按照规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下列事项: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日期,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数;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股权、股份变更信息;

  (三)行政许可取得、变更、注销等信息;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信息。

  公司应当确保前款公示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十一条公司登记机关应当优化公司登记办理流程,提高公司登记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办理等便捷方式,提升公司登记便利化水平。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公司登记注册的具体办法。

  第四十二条有限责任公司由一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第四十三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可以签订设立协议,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
咨询律师
,获取专业解答。

法临 律师咨询

在线

10秒极速应答

7×24小时在线

无限次追问

咨询

相关法律文章

代持股权还原的3种方式|这样操作省下百万税费

代持股权还原的3种方式|这样操作省下百万税费

代持股权还原的"免税通道"正在收紧!2025年最新操作指南来了。一、司法确权路径(最稳妥)▪流程:起诉→拿到胜诉判决→持判决书直接过户▪税费:通常只需缴0.05%印花税成功关键:要在诉状中明确"确认股东资格"而非"股权转让"二、股东会决议路径(最快捷)✅适用条件: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代持关系无争议⚠风险提示:税务局可能认定为"股权转让"征20%个税!三、特殊重组路径(最节税)▪适用场景:代持人与实际

#企业法务806 人看过

2025-07-31 10:18:47

隐名股东如何自保?律师教你3招拿到实权

隐名股东如何自保?律师教你3招拿到实权

经手200+股权确权案件的律师告诉你:隐名股东想要"转正",必须做好这些动作!错过任何一步都可能丧失股东资格。一、证据链搭建(最关键的步骤!)📌必须收集的5类证据:银行转账凭证(备注"股权出资款")代持人确认代持的聊天记录参与股东会的录音/签字文件其他股东知情的证人证言历年分红收取记录真实案例:客户靠一份"关于代持事宜的股东会纪要",3个月就完成确权!二、公司内部布局▪章程特别条款:约定"隐名股

#企业法务844 人看过

2025-07-31 10:18:35

股权代持的5大法律风险|90%的老板都不知道的坑

股权代持的5大法律风险|90%的老板都不知道的坑

最近看到了一起标的3000万的代持纠纷案,代持人突然翻脸不认账,实际出资人差点血本无归!今天就用真实案例告诉你,股权代持必须警惕的5大风险。一、代持人反悔的风险▪常见套路:代持人擅自将股权转让给第三方主张股权是"借款抵押"而非代持离婚时配偶要求分割代持股权✅防范措施:必须签订书面《股权代持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代持人不得处置股权"办理股权质押登记(锁定处置权)二、债权人追偿风险▪血泪案例:代持人负债

#企业法务836 人看过

2025-07-31 10:18:22

私刻公司印章的后果

私刻公司印章的后果

私刻公司印章,极有可能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私刻公司印章罪从犯罪构成来看,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无权制作公司印章(包括公章、财务章、合同章等)而为之。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实施了伪造公司印章的行为

#企业法务988 人看过

2025-07-30 11:33:35

股东不和,公司应否解散的判断标准

股东不和,公司应否解散的判断标准

公司解散纠纷是股东在穷尽公司自治或其他途径,均不能解决公司僵局状况下的救济途径。而公司经营管理是否发生困难、是否已经存在公司僵局是判断公司应否解散的重要标准。实践中,应当审慎适用公司解散这一使企业退出市场的救济途径。对于公司运营良好,自我调整机制未失灵,不存在公司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害情形的,不能认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困难或存在公司僵局,不应当判令解散公司。关键词民事公司解散公司法公司经营管理

#企业法务998 人看过

2025-07-30 11:10:27

公司实际控制人能否成为纵向公司人格否认的责任主体?

公司实际控制人能否成为纵向公司人格否认的责任主体?

根据新《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第三项的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这一规定表明,实际控制人由于其能够实际支配公司,完全有可能也有条件利用自身地位从事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因此,应当对新《公司法》第二十三条所称“股东”作扩张解释,从而将实际控制人(包括实质股东)涵盖其内。换言之,按照股东滥用公司人格同样的道理,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对公司的控

#企业法务825 人看过

2025-07-25 09:43:51

纵向公司人格否认的责任主体有哪些?

纵向公司人格否认的责任主体有哪些?

根据新《公司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纵向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对象仅限于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只有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行为的股东才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处所称的“股东”既包括一人公司中的唯一股东,也包括股东多元化公司(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滥用权利的股东,通常为控股股东(持股占50%及以上)或者控制股东(持股虽不足50%,但足以达到控制的地步),那些无权也无机会

#企业法务841 人看过

2025-07-25 09:43:23

纵向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有哪些?

纵向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有哪些?

根据新《公司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及相关法理,纵向公司人格否认有以下五个要件:(1)主体要件。公司人格否认的责任承担者限于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那些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与公司法人人格滥用行为无关、不存在过失的股东,不应对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由不具有股东身份的董事、高管具体执行的,对其责任的追究只能适用公司法关于董事、高管的责任的规定。此处的“股东”可能是全体股东,但

#企业法务979 人看过

2025-07-25 09: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