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贷被骗签了合同但未放款,如何维权?
在数字金融日益盛行的今天,网贷作为一种便捷的融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也混迹其中,利用虚假信息或欺诈手段骗取借款人的钱财。如果你不幸遇到了签了合同但网贷平台未放款且怀疑被骗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
如何维权
1、要保持冷静,立即停止与该网贷平台的一切资金往来。同时,收集和保存所有与该平台交易相关的证据,包括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尽快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在报案时,详细陈述自己被骗的经过,并提供所掌握的证据。公安机关将根据情况进行立案调查,并有可能追回被骗的资金。
3、你还可以向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这些部门或机构会对你的投诉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网贷平台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维权过程中,你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如果你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可以聘请律师代理你的案件,帮助你追回损失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在进行网贷时要保持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在选择网贷平台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平台,避免选择非法或高风险的平台。
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清楚了解合同内容并同意相关条款。
在转账时,要确认收款账户的真实性,避免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控制的账户。
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网贷平台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避免问题扩大化。
总之,遇到网贷被骗签了合同但未放款的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维权。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