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贷被骗签了合同但未放款,如何维权?

在数字金融日益盛行的今天,网贷作为一种便捷的融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法分子也混迹其中,利用虚假信息或欺诈手段骗取借款人的钱财。如果你不幸遇到了签了合同但网贷平台未放款且怀疑被骗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

如何维权

1、要保持冷静,立即停止与该网贷平台的一切资金往来。同时,收集和保存所有与该平台交易相关的证据,包括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尽快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在报案时,详细陈述自己被骗的经过,并提供所掌握的证据。公安机关将根据情况进行立案调查,并有可能追回被骗的资金。

3、你还可以向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这些部门或机构会对你的投诉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网贷平台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维权过程中,你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如果你对法律程序不熟悉,可以聘请律师代理你的案件,帮助你追回损失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在进行网贷时要保持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在选择网贷平台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平台,避免选择非法或高风险的平台。

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清楚了解合同内容并同意相关条款。

在转账时,要确认收款账户的真实性,避免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控制的账户。

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网贷平台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避免问题扩大化。

总之,遇到网贷被骗签了合同但未放款的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维权。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网贷被骗签了合同但未放款,如何维权?(图1)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2 期房开发商跑了怎么办

在购买期房的过程中,很多购房者都会遇到开发商跑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购房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购房者在签订合同、交纳房款后,就已经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如果开发商跑路,购房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

维权途径

1.报警求助

在发现开发商跑路后,购房者可以第一时间报警求助。警方会介入调查,查明开发商的行踪和资金流向,为购房者维权提供依据。

2.起诉开发商

购房者可以通过律师起诉开发商,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购房者的损失。如果开发商已经破产,购房者还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以获取赔偿。

3.向政府部门申诉

购房者还可以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诉,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购房者的权益。政府部门可以介入调查,协调解决问题,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注意事项

1.及时保留证据

购房者在维权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保留证据,包括合同、付款凭证、购房发票等。这些证据可以为购房者维权提供有力的支持。

2.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

购房者在选择维权途径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果开发商已经破产,购房者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如果开发商仍在经营,购房者可以通过律师起诉开发商。

3.保持理性

在维权过程中,购房者要保持理性,不要冲动行事。维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购房者要耐心等待维权结果,不要轻易放弃。

开发商跑路是购房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但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购房者也不要惊慌失措。购房者可以通过报警求助、起诉开发商、向政府部门申诉等方式来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期房开发商跑了怎么办(图1)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