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判婚姻无效的多吗

更新时间:2025-08-14 12:30:03 人浏览

在日常生活中,婚姻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两个人的情感与生活,还涉及到诸多法律权益和社会关系。而婚姻无效这一概念或许很多人并不十分熟悉,但它在法律层面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判定标准。很多人会好奇,在现实中判婚姻无效的情况多吗?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同时也会扩展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让大家对婚姻无效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判婚姻无效的多吗

在实际情况中,被判婚姻无效的案例并不多。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这几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占比相对有限。

重婚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随着社会道德观念的约束和法律监管的加强,重婚行为本身就是被严格禁止和打击的。大部分人都遵循着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而且婚姻登记系统的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婚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重婚,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不仅婚姻无效,重婚者还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这种情况也较少见。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逐渐开放,对于近亲结婚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婚前检查等环节也会对亲属关系进行一定的排查。人们一般会主动避免与近亲结婚,以保障后代的健康和自身的婚姻质量。

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情况也在减少。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人们对法定婚龄的认知更加清晰,大多数人会等到达到法定年龄后再进行结婚登记。同时,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也会严格审查年龄等相关信息,确保符合法定条件。

不过,虽然整体数量不多,但在一些特殊地区或者特定群体中,可能会存在个别婚姻无效的情况。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可能会出现未到法定婚龄结婚或者对亲属关系认知不足而结婚的现象。

判婚姻无效的多吗(图1)

二、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婚姻被判定无效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在人身关系方面,双方不具有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双方不能以配偶身份相互继承遗产,也不享有夫妻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和义务。在无效婚姻期间,双方各自的收入等财产,原则上归各自所有,不会像合法婚姻那样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理。

财产分割方面,如果双方在无效婚姻期间有共同经营或者共同购置的财产,会按照按份共有的原则进行分割。如果双方对财产分割有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考虑双方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

对于子女抚养问题,婚姻无效并不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在确定子女抚养权时,法院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婚姻无效还可能会对双方的名誉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婚姻无效的宣告是通过法律程序进行的,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可能会让周围的人知晓,这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

三、如何申请婚姻无效

申请婚姻无效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需要明确申请主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其中,以重婚为由的,利害关系人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的,利害关系人为未到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的,利害关系人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申请时,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一般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申请时,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比如,以重婚为由申请婚姻无效的,需要提供证明对方存在重婚行为的证据,如对方与他人的结婚登记证明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的,需要提供能证明双方亲属关系的证据,如户籍证明等;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的,需要提供能证明结婚时未达到法定年龄的证据,如身份证等。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依法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事实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确实符合婚姻无效的法定情形,法院会依法作出婚姻无效的判决。而且,婚姻无效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

婚姻无效的申请是一个严肃的法律程序,需要申请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在现实中判婚姻无效的案例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婚姻无效情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占比有限,且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这些情形的发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以及申请婚姻无效的程序等相关内容。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