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假离婚属于无效婚姻吗

更新时间:2025-08-14 11:00:06 人浏览

在现实生活中,“假离婚”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夫妻为了达到购房、拆迁补偿等目的,选择“假离婚”。但这背后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和疑问,比如假离婚是否属于无效婚姻就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个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一、假离婚属于无效婚姻吗

假离婚并不属于无效婚姻。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并不承认假离婚这一概念。只要夫妻双方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由法院判决、调解离婚,婚姻关系就已经合法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而假离婚显然不在这些情形范围内。

当夫妻双方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时,需要签订离婚协议书,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过冷静期等法定程序后,婚姻登记机关会发给离婚证,此时婚姻关系正式解除。在法院诉讼离婚中,法院的判决或调解书生效后,婚姻关系同样解除。

很多人认为的“假离婚”,往往是夫妻双方私下有约定,为了特定目的而暂时分开,但这种约定仅在夫妻内部有效,不能对抗外部的法律效果。一旦办理了离婚手续,双方在法律上就不再是夫妻关系,任何一方都可以自由地与他人结婚,并且在财产分割等问题上,也需要按照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执行。

假离婚属于无效婚姻吗(图1)

二、假离婚有哪些法律风险

假离婚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财产分割风险。在假离婚时,夫妻双方通常会对财产进行分割。如果一方在离婚后反悔,不愿意再恢复婚姻关系,另一方很难主张重新分割财产。因为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除非能够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但要证明这一点往往比较困难。

子女抚养风险。假离婚后,子女的抚养权可能会进行变更。如果一方获得抚养权后,不履行抚养义务,或者出现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情况,另一方想要变更抚养权也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并且要符合法定的变更条件,这无疑会给子女和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假离婚还可能引发信用风险。如果是为了获取银行贷款等金融利益而假离婚,一旦被金融机构发现,可能会被认定为欺诈行为,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进而影响未来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而且这种行为还可能触犯法律,面临法律责任。

假离婚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原本的假离婚可能因为一方的反悔而变成真离婚,使得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给家庭成员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尤其是对子女的成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假离婚后财产如何处理

假离婚后财产的处理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对财产分割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一般应当按照协议执行。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但是,如果一方认为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例如,一方在假离婚时,故意隐瞒了部分财产,另一方在发现后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未分割的财产进行合理分配。

如果是诉讼离婚,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财产进行判决。在判决时,会考虑夫妻双方的财产状况、贡献大小、子女抚养等因素。但同样,一旦判决生效,双方就需要按照判决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假离婚时双方私下关于财产的约定,不能对抗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的效力。如果双方想要恢复财产的共有状态,需要重新签订协议并办理相关的产权变更手续等。

综上所述,假离婚在法律上并不属于无效婚姻,同时假离婚存在着各种法律风险,在财产处理方面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