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婚姻法是否可撤销

更新时间:2025-08-13 15:49:28 人浏览

在日常生活中,婚姻相关的法律问题备受关注,婚姻法本身是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而可撤销的往往是具体的婚姻关系。了解婚姻法中关于可撤销婚姻的规定,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接下来法临小编将详细探讨相关内容。

一、婚姻法是否可撤销

需要明确的是,婚姻法是国家的法律,它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不存在“可撤销”的说法。但婚姻法中规定了可撤销婚姻的情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撤销婚姻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因胁迫结婚的。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如果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例如,甲以伤害乙的父母为要挟,迫使乙与其结婚,这种情况下乙在胁迫行为终止后一年内可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第二种是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比如,丙在婚前患有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却未告知丁,丁在婚后知晓这一情况,那么丁在知道后的一年内可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可撤销婚姻一旦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婚姻法是否可撤销(图1)

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可撤销婚姻一旦被撤销,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首先在人身关系方面,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双方不具有夫妻的身份关系。这意味着双方不再享有基于夫妻身份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如相互扶养的义务、继承对方遗产的权利等。例如,原本夫妻之间有相互照顾生活、在一方生病时给予护理等扶养义务,婚姻被撤销后,这些义务就不复存在。

在财产关系上,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这里的财产分割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有所不同。因为可撤销婚姻自始无效,所以在同居期间取得的财产并非当然的夫妻共同财产。比如,双方在同居期间共同购买的房产,如果协议不成,法院会考虑双方的出资情况、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按照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如果是因一方胁迫导致婚姻被撤销,那么在财产分割时会倾向于受胁迫的一方。

对于子女抚养问题,可撤销婚姻中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婚生子女相同。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并且在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会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

三、如何申请撤销可撤销婚姻

申请撤销可撤销婚姻,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要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申请撤销婚姻的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申请人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如果是因胁迫结婚申请撤销婚姻,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胁迫行为存在的证据,如威胁的短信、证人证言等。如果是因隐瞒重大疾病申请撤销婚姻,要提供证明对方患有重大疾病且未如实告知的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等。

申请人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的撤销婚姻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申请撤销婚姻的事实和理由等内容。法院在收到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受理条件,会立案受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事实真相。如果确实符合可撤销婚姻的条件,法院会依法作出撤销婚姻的判决。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撤销婚姻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即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法院将不予受理。

综上所述,婚姻法本身不可撤销,但其中规定的可撤销婚姻制度为受胁迫或被隐瞒重大疾病的当事人提供了救济途径。可撤销婚姻被撤销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而申请撤销可撤销婚姻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