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法律知识
    >
  • 法律文章
    >
  • 法律文章详情

如何判断过失犯罪的程度

#刑事案件

891浏览

2023-10-31 15:16:54

孙先格

孙先格 律师

广东煜双律师事务所

咨询

    导读:

    判断过失犯罪的程度包括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或是由于行为人过于自信而引起的过失。所有的过失犯罪都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

  一、如何判断过失犯罪的程度

  犯罪过失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认定: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前提是行为人能够(应当)预见。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的心理状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有认识的过失,而疏忽大意是无认识的过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吗

  所有的过失犯罪都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需要具有共同故意。过失犯罪构不成这一要件。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

    如何判断

  三、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区别是什么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区别主要是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故意伤害罪中,行为人对出现重伤结果主观心态上是出于故意的目的过失致人重伤罪中,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被害人重伤的结果。

引用法条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
咨询律师
,获取专业解答。

法临 律师咨询

在线

10秒极速应答

7×24小时在线

无限次追问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