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法律知识
    >
  • 法律文章
    >
  • 法律文章详情

微信群内辱骂群友是否侵犯名誉权?

#综合咨询

931浏览

2025-04-22 11:18:53

韩冰

韩冰 律师

河南归德律师事务所

咨询

  基本案情

  吴某与刘某均为某社区居民,两家曾因刑事案件产生矛盾。吴某在本社区“某某超市”微信群中发送“人在做天在看,是非因果终报应”等文字。刘某随即做出反应,在该微信群中发送大量某父女道德品行败坏的辱骂性内容。微信群主提醒刘某要文明发言,吴某要求其删除。刘某不予纠正,继续以侮辱性言辞在微信群中辱骂吴某。该微信群中有成员200余人,均为该社区居民,该微信群主要用于便利本社区超市售货。事发后吴某报警,公安机关给予刘某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涉案微信群成员对吴某与刘某之间先前的矛盾纠纷大多知情。吴某以名誉权受侵犯为由将刘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

  法院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本案中,吴某、刘某在本社区微信群中发送大量信息,虽均未指名道姓,但结合二人发送信息的内容、顺序,两家之前的刑事诉讼纠纷以及公安机关查明的事实,可以认定二人在涉案微信群中发送的信息均指向对方家庭。刘某在200余人的网络公共空间,虚构吴某父女的道德问题,方式及言语措辞明显不当,涉案微信群中成员为本社区居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关于品德的围观和评价。刘某的行为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吴某借微信群宣泄其情绪,方式方法亦有所不当。青岛市即墨区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刘某赔偿吴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
咨询律师
,获取专业解答。

法临 律师咨询

在线

10秒极速应答

7×24小时在线

无限次追问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