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的时候,孩子抚养权归谁,常常是夫妻双方最头疼、最容易吵起来的问题。很多人都有个想法,觉得孩子两岁以内,法院一般会把抚养权判给妈妈,所以就想拖着不离婚,等孩子过了两岁,再去争抚养权,觉得这样对自己更有利。其实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讲讲这里面的门道。
一、抚养权归谁,年龄不是唯一标准好多人以为,法律规定两岁以下的孩子一般给妈妈,那拖到孩子两岁以后,自己争抚养权就更有把握了。可实际上,在判断抚养权归谁的时候,年龄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不是唯一的。法院在判决的时候,会考虑很多方面,比如双方的经济条件怎么样,谁的工作更稳定,谁有更多时间陪孩子,家庭环境好不好等等。
打个比方,一方工作稳定,能经常陪孩子,另一方工作忙,经常出差,那法院很可能把抚养权判给能多陪孩子的那一方。所以,光靠孩子年龄来争抚养权,可不是个好办法。
二、孩子的生活环境,法院很看重在争抚养权的时候,孩子现在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要是孩子已经在某一方家里生活得很习惯了,突然改变环境,可能会对孩子成长不好。所以,法院在判决的时候,通常会尊重孩子已经形成的生活状态。
比如说,有个网友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把孩子接走了,一直自己带到现在。就算以后要打一年多的离婚官司,但孩子在她那边已经生活得很稳定了。这种情况下,法院很可能会把抚养权判给她。因为突然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可能会让孩子心里不舒服,影响孩子成长。
三、工作性质和陪伴时间,不能忽视除了年龄和生活环境,双方的工作性质和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法院判断抚养权的重要依据。如果一方工作稳定,能多陪孩子,那在争抚养权的时候就有优势。
比如,一方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而另一方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或者出差,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可能会把抚养权判给前者。因为法院觉得,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爱,能提供更多陪伴时间的一方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四、该怎么做,心里要有数面对抚养权争夺,咱们得理性点,做好准备。首先,要清楚抚养权归属都考虑哪些因素,知道自己哪方面强、哪方面弱。然后,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工作证明、收入证明,还有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记录,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同时,咱们也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是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了,法院在判决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孩子的想法。所以,在争抚养权的时候,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五、总结:抚养权争夺得综合考虑抚养权争夺不是简单地比谁家孩子年龄大谁就更有利,而是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作为父母,咱们得从孩子利益出发,理性应对抚养权争夺。不管最后抚养权归谁,都得尽力给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走出抚养权争夺的误区,理性看待问题,做好准备。面对离婚和抚养权争夺,保持冷静理智,以孩子利益为重,一起为孩子未来努力。
引用法条
《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