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法律知识
    >
  • 法律文章
    >
  • 法律文章详情

公司未缴社保,员工6年后还能提出被迫解除要经济补偿吗?

#综合咨询

961浏览

2024-08-26 10:00:01

陈高超

陈高超 律师

河南建魁律师事务所

咨询

  在劳动关系中,社会保险的缴纳是用人单位的基本法定义务之一,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然而,实践中不乏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的情况,当此类争议发生时,劳动者往往面临复杂的法律问题和诉讼挑战。

  本文将以真实案例为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员工在公司未缴社保6年后是否还能提出被迫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经济补偿的问题。

  案件回顾

  案号:(2021)渝民申778号(当事人系化名)

  一、案情概述

  黄太忠于2011年2月14日入职帆力集团,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然而,自入职至2013年4月期间,公司未为黄太忠缴纳社会保险费。直至2013年5月,公司才开始为黄太忠参加社会保险。

  2019年12月25日,黄太忠以公司未为其缴纳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共计31907.97元。

  二、仲裁与一审过程

  仲裁阶段:黄太忠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仲裁委未支持其请求,认为黄太忠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内未就社保问题提出异议,不能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一审阶段:黄太忠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然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赋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的性质属于形成权,形成权的行使应受一定期限限制。

  黄太忠在明知公司未为其缴纳部分社保的情况下,长期未提出异议,且此后公司一直为其缴纳社保,因此认定其解除权已消灭,不予支持其经济补偿金的诉求。

  二审及再审法院审理过程

  法院审理

  三、二审及再审过程

  二审阶段:黄太忠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二审法院认为,黄太忠在长达六年时间内未行使解除权,属于对权利的怠于行使,解除权已消灭。

  同时,指出公司自2013年5月起已依法为黄太忠缴纳社保,违法事实已结束,黄太忠不能再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再审阶段:黄太忠向重庆高院申请再审,主张一、二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高院经审查后认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确实赋予了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应受一定期限限制。

  黄太忠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内未就社保问题提出异议,且此后公司一直依法为其缴纳社保,高院裁定:解除权属形成权,其行使受一定期限的限制,因此认定其解除权已消灭并无不当,最终驳回黄太忠的再审申请。

  法律分析

  1.权利行使的期限限制

  《劳动合同法》虽然赋予了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这一权利的行使并非无期限限制。劳动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后,应及时行使权利,否则可能因怠于行使而导致权利消灭。本案中,黄太忠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内未就社保问题提出异议,被法院认定为对权利的怠于行使,从而丧失了解除权。

  2.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然而,这一条款的适用前提是劳动者依法行使了解除权。本案中,由于黄太忠的解除权已消灭,因此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诉求未得到支持。

  3.社保补缴与滞纳金问题

  对于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劳动者有权要求补缴,并可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滞纳金。然而,社保补缴及滞纳金问题通常通过劳动监察或社保稽核部门解决,而非直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解决。

  本案中,黄太忠虽未直接提出补缴社保的请求,但理论上其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并要求补缴及支付滞纳金。

  结束语

  CONCLUSION

  综上所述

  结论:通过重庆黄太忠劳动争议案可以看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下,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但权利的行使应受一定期限限制。劳动者应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怠于行使而导致权利消灭。

  【建议】:

  1.及时维权:劳动者在发现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应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必要时可向劳动监察或社保稽核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保留证据:劳动者应妥善保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工资单、社保缴费记录等证据材料,以便在发生争议时作为维权的依据。

  3.法律咨询:在面临复杂的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维权途径,提高维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社会保险的缴纳是用人单位的基本法定义务,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然而,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也应注意权利的行使期限和方式,避免因怠于行使权利而导致权益受损。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
咨询律师
,获取专业解答。

法临 律师咨询

在线

10秒极速应答

7×24小时在线

无限次追问

咨询

相关法律文章

法条梳理:学前教育法关于幼儿园的规定

法条梳理:学前教育法关于幼儿园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当前和长远,根据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和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有效满足需求,避免浪费资源。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幼儿园,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利用财政性经费或者国有资产等举办或者支持举办公办幼儿园。各级人民政府依法

#综合咨询979 人看过

2025-08-08 17:17:03

法条梳理:学前教育法关于学前儿童的规定

法条梳理:学前教育法关于学前儿童的规定

第十三条学前儿童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得到尊重和保护照料、依法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等权利。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给予学前儿童特殊、优先保护。第十四条实施学前教育应当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尊重学前儿童人格尊严,倾听、了解学前儿童的意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前儿童,鼓励、引导学前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促进学前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第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适

#综合咨询852 人看过

2025-08-08 17:16:52

法条梳理:学前教育法总则的规定

法条梳理:学前教育法总则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实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学前教育,适用本法。本法所称学前教育,是指由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对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儿童(以下称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第三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制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第四条学前教育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综合咨询973 人看过

2025-08-08 17:16:41

别人用你的地址,点外卖收快递,你会有什么样的法律风险?

别人用你的地址,点外卖收快递,你会有什么样的法律风险?

长期被他人冒用你的真实地址点外卖、收快递,会给你带来三重法律风险:一是个人信息与隐私权被侵害;二是生活安宁权被持续侵扰;三是如因此造成财物丢失或人身伤害,冒用者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你可以通过“固定证据—平台投诉—行政举报—民事/刑事诉讼”四步维权。法律分析1.侵权定性•侵犯个人信息权:住址属于《民法典》第1034条保护的个人信息,冒用即属无权使用。•侵犯隐私权:外卖员、快递员频

#综合咨询806 人看过

2025-08-08 17:16:28

女子10年体检都没问题,最后被查出了癌症晚期,他要怎么维权?

女子10年体检都没问题,最后被查出了癌症晚期,他要怎么维权?

结论先行:体检机构是否担责,关键看其是否违反诊疗规范且该违反与患者晚期确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仅凭“十年未检出”不能推定过错,需结合具体检查项目、异常提示、后续建议及患者配合度综合认定。体检十年未提示癌症风险,体检机构是否应担责?一、双方法律关系1.合同关系:张女士与爱康之间成立《医疗服务合同》,核心义务是“按约定项目与规范完成检查并如实告知结果”。2.侵权关系:若机构存在过错且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可

#综合咨询905 人看过

2025-08-08 16:46:00

人民法院案例

人民法院案例

【裁判要旨】拍卖被执行人名下唯一住房时,应当根据比例原则,依次审查拍卖的适当性、必要性及衡量性。可用比例原则的三个子原则以“三步法”对拍卖行为予以规范审查。其一,拍卖涉案房屋难以实现执行到位的执行目的,不符合适当性原则;其二,可选择其他替代执行措施而减少对权益的侵害的,不符合必要性原则;其三,拍卖涉案房屋对被执行人及案外人权益的损害后果,与拍卖可达目的之间不成比例的,不符合衡量性原则。若有其一不符

#综合咨询825 人看过

2025-08-08 16:43:30

劳动者因工作地点变更而离职,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吗?

劳动者因工作地点变更而离职,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吗?

2022年4月起,王某到临沂某健康管理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兼讲师工作,约定工资每月为6500元,按月打卡发放。2024年8月,临沂某健康管理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决定将办公地点从临沂市某区搬迁至临沂市某县,并承诺为常驻员工提供免费食宿。王某因常驻该县城不便照顾家人,而公司又不提供每日往返交通补贴,于2024年9月通过微信向公司董事长发送了离职通知书,并于2024年10月向临沂市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

#综合咨询802 人看过

2025-08-08 15:08:39

500万买“次顶层”变顶层,中介公司该负责吗?

500万买“次顶层”变顶层,中介公司该负责吗?

案情回顾2021年,年轻人小雨通过某中介公司购房。经纪人小夏向小雨推荐了一套房屋,并通过微信告知小雨:“这套在3号楼25层,总高26层,业主卖房换房。”小雨查看该中介公司网上出售信息,该房屋标注的是“高层”。看房后,小雨和案外人小张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花费近500万元购房。《房屋买卖合同》载明该房屋所在楼栋总层数28层,其中地上26层,地下2层,该房屋位于25层。小雨向中介公司支付居间代理费9万

#综合咨询846 人看过

2025-08-08 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