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09:39:09 人浏览
在现代社会,借贷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行为。借款人一旦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就可能面临成为 " 老赖 " 的风险。那么,究竟欠多少钱不还才会被视为老赖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债权人撤销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债务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
1. 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前,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
2. 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前,对已设定抵押权的财产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
3. 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前,恶意转移或者隐匿财产;
4. 债务人因逃避清偿债务而将财产赠与他人。
对于欠债多少会构成恶意转移隐匿财产,法律并未明确规定,需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判断。通常情况下,债务人有以下行为,会被认定为恶意转移隐匿财产:
1. 将大额财产转移至他人名下;
2. 以明显低于市场价出售财产,且所得资金去向不明;
3. 隐匿财产,故意不予申报;
4. 将财产转移至海外。
一旦债务人被认定恶意转移隐匿财产,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处分行为,并将财产恢复原状。债务人还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 民事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返还恶意转移或隐匿的财产,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行政责任:债务人可能被处以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3. 刑事责任:如果债务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则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
欠债不还并不会立即成为老赖,只有当债务人出现恶意转移隐匿财产等行为时,才会被认定为老赖。借款人应注重诚信,按时偿还债务,避免因恶意转移隐匿财产而背上沉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