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7 10:34:55 人浏览
借款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借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由于借款人违约还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人因此产生了疑问:借款不还超过多少钱构成犯罪?
根据《刑法》第31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胁迫等手段,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对于借款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在于借款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借款人从一开始就以不还款为目的,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实践中,借款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一般会被认定为诈骗罪。
借款不还是否可以申请立案,与借款金额并无直接关系。只要借款人存在恶意拖欠、拒绝还款的行为,且符合立案标准,就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申请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规定,公安机关对下列案件应当立案:
属于刑法分则规定,依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具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符合立案追诉条件的。
民事借贷纠纷与刑事诈骗犯罪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民事借贷纠纷是指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因借贷合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刑事诈骗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借款不还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综合考虑借款金额、借款人的非法占有目的、立案标准等因素。借款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且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可能构成诈骗罪。民事借贷纠纷与刑事诈骗犯罪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加以区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