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可以杀人于无形,人言可畏自古以来就有共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暴力的威力无限扩大,而很多人被网暴后往往不了了之。


那么,被网暴了到底应该怎么办?


网暴者要付出什么代价?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被谁网暴了,怎么办???

其实,只要按照下面的步骤起诉,法院就能要求平台提供网暴者的身份。


让网暴者轻则被拘留、罚款,重则犯刑法,最高可判3年!


一、什么是网暴


1、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2、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3、对当事人及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


二、被网暴4步处理流程


第一步:更换信息,及时止损


不管是被人肉搜索还是被诽谤侮辱,施暴者往往会公布被攻击者的社交账号、手机号码等。


为了防止自己的相关信息进一步被泄露,首先就是把自己的账号信息更换。


第二步:保存信息,及时取证


及时保存施暴者在网上发布的具有伤害性、侮辱性、煽动性的言论、视频、图片等。


最好去公证处对以上电子数据进行公证保存。


第三步:通知平台,及时删除


不管是通过什么平台被网络暴力,平台都有管理方、运营方。


可直接与管理方联系,明确告知你被侵犯了隐私或者遭受了侮辱,要求平台删除相关信息。


同时保存与平台管理者沟通的记录,证明你已经通知了对方。


如果网站、手机APP的管理者怠于履行删除义务。


那么你就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要求网站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步:获得身份,及时追凶


如平台删除信息仍觉得不解气?


但不知网暴者身份无法进行起诉?


没事,直接起诉!


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请求及案件的具体情况,责令平台提供能够确定施暴者的姓名、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


如平台不配合,法院有权:


1、根据案件情况,处平台负责人5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罚款;


2、罚款后仍不配合的,拘留平台负责人15天以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


三、网暴者会怎样


如涉及以下行为:


1、诽谤信息点击、浏览量达到5000次以上,或转发量达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则算网暴情节严重。


处网暴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


如不涉及,则算网暴情节较轻。


根据案情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或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4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