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多种签订空白合同的场景,如:员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填写薪资的劳动合同、办理业务时在业务员的指示下签订空白担保书等。
今天,我们来了解空白签章的法律风险:
一、空白合同签章很危险!杜绝错误认识!
有些人错误的认为:“空白合同是没有效力的。如果有人事后在自己签过字的空白合同上填入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属于违法行为。由于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侵犯了自己的知情权,自己不需要对空白合同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二、空白合同有效:
只要满足以下两点,法院大概率会认定空白合同有效,签章人需要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1、 签章真实:对于自然人而言,即签字和手印为本人签署和按印;对于公司和法定代表人而言,即公章或法人章为真实的。
2、 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预见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产生的法律后果。
三、签字后由他人补写,本人不知情?
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在空白合同中签字的行为,应当视为任意性授权行为,即对方在合同上填写任意内容均得到签字人的认可。
综上,在签订合同时,应当仔细审核合同内容,在自身充分清楚、理解合同内容的前提下签字。
为防事后争议,正式的法律文本,尤其是单方授权书,最好使用打印版本,并注明“正文手写无效”等内容。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